鲁智深在两军阵前,只有两次与对手战平:一次是在桃花山下骑着大白马与双鞭呼延灼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两边鸣金,各自收军暂歇”;另一次是在杭州城下与宝光和尚步战,“行者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贝股通,恐有疏失”而拔刀向前,那场激战不了了之。
鲁智深和青面兽杨志、九纹龙史进也曾步战,但那不是两军对垒,双方也没有你死我活的意思,而且那两次都是鲁智深饿着肚子打的,完全体现不出双方的真正实力。
因为武松的“恐有疏失”,让很多人认为杭州城下那场步战鲁智深落了下风,但在城楼观战的敌将显然不是这么想的:“方天定在敌楼上看了,与石宝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石宝答道:‘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一对敌手!’”
方天定和石宝都是方腊军中超一流高手,尤其是那个石宝,更称得上“梁山好汉克星”,他连斩索超、邓飞、鲍旭、马麟、燕顺,关胜也奈何他不得。
方天定和石宝都说鲁智深没落下风,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这场激战可能被误判了:看起来好像宝光和尚占了上风,实际却是鲁智深武功更高,公平交战,邓元觉必输无疑。
梁山马战步战双一流的高手,也就是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杨志、史进、石秀等寥寥数人而已,作为步军头领,鲁智深骑在马上与马俊五虎将中的双鞭呼延灼大战,展现过比呼延灼更强的战斗力。
有人说鲁智深与呼延灼是步战,那是没看过水浒原著:“尘头起处,当头一个胖大和尚,骑一匹白马……鲁智深在马上大喝道:‘哪个是梁山泊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鲁智深抡动铁禅杖,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四五十合,不分胜败。两边鸣金,各自收军暂歇。”
鲁智深是从二龙山一路狂奔而来驰援桃花山李忠,而呼延灼轻松击败李忠后以逸待劳。鲁智深从烟尘中冲出,气还没喘匀就与呼延灼大战,结果是双方同时收兵,说明呼延灼知道自己打不赢鲁智深:“这个和尚倒恁地了得!指望到此势如劈竹,便拿了这伙草寇,怎知却又逢着这般对手。我直如此命薄!”
笔者生长在内蒙古贝股通,知道骑马是个力气活儿,可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优哉游哉,不管有没有马鞍,跑上半小时,就会感觉骨头都要被颠散架了。
双鞭和禅杖都是重兵器,体力充沛自然是要占很大便宜,幸好鲁智深有了部队之后,就不再有饿肚子的风险,所以阵前叫战,他不用担心腹内空虚头昏眼花,虽然长途奔袭而来,综合战力依然不在呼延灼之下,杨志“捡便宜”抢着与刚缓过劲儿来的呼延灼交手,“见呼延灼武艺高强,卖个破绽,拨回马跑回本阵”,说明他的战斗力,跟鲁智深呼延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鲁智深跟呼延灼交手前,毕竟还是骑着大白马来的,打仗的时候也都是在马上,但是杭州城之战就不同了——通过原著描述分析,鲁智深应该是扛着禅杖步行了很远的路程:“那时东路沿江都是人家,村居道店赛过城中,茫茫荡荡,田园地段。当时来到城边,把军马排开。鲁智深首先出阵,步行搦战,提着铁禅杖,直来到城下大骂。”
宋朝的六十二斤,折合现在的八十多斤,汉末三国时期的八十斤,折合现在的四十多斤,鲁智深的禅杖其实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重一倍,而关羽是有周仓扛刀的。
宋江把马战功夫不输呼延灼的鲁智深安排为步军第一头领,以鲁智深的品行和军阵排列方式,鲁智深不可能在弟兄们步行的时候自己骑马。
反观宝光和尚邓元觉,则是以逸待劳,出了城门就跟鲁智深交手,没准儿出来前还补充了一些水酒,正是体力充沛精神焕发。
武松见鲁智深久战邓元觉不下,心中焦躁,却不知道邓元觉也早已暗暗叫苦,所以一看武松杀来,根本就没有以一敌二的勇气,拖了禅杖掉头就跑,连贝应夔被武松拖下马去剁了脑袋,他也顾不上管了。
按照古典小说的规矩,身高出众的一定要写他几尺几寸,兵器超重,也会写几十斤或几百斤,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纪灵的刀和武安国的锤都是五十斤。施耐庵写了鲁智深的禅杖六十二斤,呼延灼的双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却没说邓元觉同形制的禅杖有多重,那显然是因为“分量不足”。
鲁智深是梁山乃至当时第一大力士,上了梁山后酒肉不缺,力量只会增长而不会衰减,所以跟邓元觉单挑,基本不会有体力不济的情况,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鲁智深远比邓元觉战场经验丰富——鲁智深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悍将,“只为杀的人多,情愿出家”,拳打镇关西只是诱因而非主要原因。
方腊太子方天定麾下四大高手分别是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护国大将军司行方,这四人虽然以邓元觉为第一,但却都没有经历过正规国战,也就是打一打无能的宋军,战场经验肯定都不如鲁智深。
鲁智深有经验,练的也是正规军营必杀技,所以“民间高手”邓元觉根本就不是鲁智深的对手,他应该庆幸不情愿招安的鲁智深,在打田虎王庆方腊的时候,都没有真正动杀机。
鲁智深跟邓元觉单挑,并无是为了立功,而是要打个痛快:“原来南军也有这秃厮出来!洒家教那厮吃俺一百禅杖。”
鲁智深兴趣盎然却非杀气腾腾,骂邓元觉的时候,也忘了自己没头发,所以战场上没有你死我活,却有一些轻松搞笑,倒是武松对鲁智深太过关心,以至于出现了误判。
要是没有武松出来“搅局”,鲁智深肯定要打个痛快,这也是绝顶高手的常态:相差不多的对手不好找,像邓元觉那样的高手,鲁智深不是杀不了,而是“舍不得杀”——他还要留着跟自己“对练”呢。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武松出战被邓元觉打伤,那时候鲁智深毫不留情地出手,邓元觉哪里还会有逃跑的机会?
当然,说鲁智深的武功高于邓元觉,也只是笔者从力量、经验、兵器重量三个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结论未必准确,那么在您看来,在没有其他人帮忙的情况下,鲁智深与邓元觉都在全盛状态下单挑,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获胜者又会是谁?
网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